说起解放战争时期的将帅,粟裕这个名字绝对是响当当的。这位从小兵一步步爬上来的军事天才,几乎没人敢对他的打仗本事说三道四。可偏偏有那么一个人,不但敢说,还说得特别狠——这个人就是号称“谭大炮”的谭震林。
资历深厚的老革命竟然炮轰军事天才
谭震林这个人,说起来资历那叫一个深。秋收起义的时候,人家就已经是茶陵县的一把手了,这可是咱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县级政权的头头。那会儿粟裕还在当小兵呢,谭震林已经是军级干部了。就连后来名震天下的粟裕,在中央苏区时期也不过是个师级干部,跟谭震林比起来还差着一个级别。
可就是这么一个老资格,偏偏有着一张“炮嘴”。什么话都敢往外说,什么人都敢得罪,这脾气火爆得很。
连毛主席都夸赞的粟裕被批得体无完肤
说起粟裕的本事,那真是没得挑。陈毅元帅就曾经拍着胸脯说:“粟裕这小子前程远大,能跟彭德怀、刘伯承、林彪这些大佬并肩作战!”毛主席更是预言粟裕将来能指挥四五十万大军,还给了他“机断专行”的特权,打仗不用请示,想怎么打就怎么打。
就连那些个能征善战的老帅们——彭德怀、林彪、刘伯承、徐向前,提起粟裕来都是赞不绝口。可以说,在军事方面批评粟裕的人,那真是少之又少。
1947年败仗引发的“炮轰”事件
不过,天有不测风云。1947年,粟裕在南麻、临朐这两个地方吃了大亏,打了败仗。按说打败仗也不稀奇,哪个将军没吃过败仗?粟裕自己也很自觉,主动请求处分。
毛主席听说后,不但没责怪,还安慰他:“打几个败仗不要紧,大局还是好的,安心干活就行。”
可谭震林不干了。这位“炮筒子”直接开火,把粟裕批了个狗血淋头:“你打仗经常粗心大意,没有远见!一个真正的军事天才,出手就能看到几十步,你却只能看一两步。指挥几十万大军,不能看得远那可是要命的事!”
平级干部的“越级”批评引发争议
这话说得可够狠的。要知道,当时谭震林只是个副政委,粟裕是副司令,两人级别相当。新四军六个师里,谭震林管的是第六师,粟裕管的是第一师,而且第一师战斗力最强。论打仗的专业程度,粟裕肯定比谭震林更在行。
就连毛主席都没批评粟裕,谭震林凭什么敢这么说话?
背后的深层用意让人深思
其实,谭震林这么做并不是想给粟裕难堪。他心里清楚得很,粟裕确实是个军事天才。他之所以要“唱黑脸”,可能是想让粟裕清醒清醒。毛主席对粟裕一向是“红脸”,温和鼓励,那就需要有人来“唱黑脸”,提醒粟裕不要骄傲自满。
谭震林在批评粟裕的时候,也承认粟裕“在军事上具有天才”。他这么做,纯粹是希望粟裕能够更进一步,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。
粟裕的反应体现了大将风度
面对谭震林的严厉批评,粟裕没有恼羞成怒,也没有据理力争,而是虚心接受了这些意见。这种胸怀和气度,确实配得上“大将”这个称号。
批评奏效,华野重新崛起
事实证明,谭震林的“炮轰”确实起到了作用。此后,粟裕重新振作起来,带领华东野战军走出了低谷,打出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。从孟良崮战役到淮海战役,从渡江战役到解放上海,粟裕的表现越来越出色,彻底坐实了“军事天才”的名号。
敢说真话的“谭大炮”风格
谭震林这个人,最大的特点就是敢说真话。不管对方是谁,只要他觉得有问题,就敢开口批评。这种直来直去的性格,在那个年代确实难得。他批评粟裕,不是因为私人恩怨,而是出于对党的事业的责任心。
真友谊经得起考验
谭震林敢于批评粟裕,粟裕虚心接受批评,这种关系其实很难得。真正的同志友谊,不是互相吹捧,而是能够在关键时刻提醒对方、帮助对方。谭震林的“炮轰”,看似无情,实则有情。
历史的启示意义
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是:真正的朋友,不是那些只会说好话的人,而是那些敢于指出你缺点的人。谭震林能够在粟裕失利的时候,不顾情面地提出批评,这种勇气和担当值得敬佩。而粟裕能够虚心接受批评,并且从中吸取教训,这种胸怀同样让人钦佩。
在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,这样的将帅关系,这样的同志友谊,确实为我们的军队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。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互相监督、互相帮助,我们的军队才能够不断进步,最终取得胜利。
你觉得谭震林这样的“炮轰”是对还是错?在你的生活中,有没有遇到过敢于直言不讳的朋友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和经历。
高忆配资-股票的配资-壹配资网门户-配资专业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